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通讯、电子、电气、医疗、化工、航空、航天、汽车、信息、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因此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仪器信息对高分子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配置情况进行盘点。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高分子材料,小到日用家居,大至航空领域,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通讯、电子、电气、医疗、化工、航空、航天、汽车、信息、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因此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仪器信息对高分子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配置情况进行盘点。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东华大学,源于我国第一个化学纤维专业,于1992年由国家计委批准筹建,1996年通过国家验收,分别于2003、2008、2013、2018年通过国家评估,其中2018年被评“优秀类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纤维和纺织材料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依托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立足国际纤维科技前沿,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国计民生需要,在高性能纤维领域打破国外垄断、民用纤维领域引领产业超越国家先进水平、生物质纤维和无机纤维开展前沿探索研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复旦大学,于2011年10月获得科技部批准建设,2013年12月通过科技部验收,2014年8月通过科技部组织的化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获得“良好”。
实验室主体依托学科是复旦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全国重点学科。实验室以“分子工程学”思想为导向,把结构性能关系研究、分子设计与合成、材料制备与应用融为一体。以“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导向的基础研究”为总体定位,结合学科发展和学科交叉的需要,基于原有的研究基础,设置四个主要研究方向:(1)通用高分子的高性能化;(2)生物医用高分子的设计;(3)高分子相关的功能介孔材料;(4)高分子多尺度制备科学与技术。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鉴于1995和1999年连续两次在“国家化学学科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实验室,2000年经科技部批准由中国科学院开放实验室晋升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并扩充“中国科学院-中国石化总公司高分子化合开放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重新组建成“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于2001年3月通过建设验收。
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1991年在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学科基础上组建,是世界银行“重点学科发展项目”建设的7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和确定的七个试点实验室之一。1995年4月通过国家验收,1996年2月正式向国内外开放,1997年、2003年、2008年和2013年连续四次通过国家评估,取得良好成绩。实验室的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僖教授是我国高分子材料科学奠基人之一。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17人组成,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曹镛教授。实验室研究方向明确,在高分子材料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化方面有鲜明特色,拥有一支朝气蓬勃、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科研队伍,承担国家重要科研任务,取得显著科研成果,并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取得卓越成绩,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对外交流与合作,现已成为我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规模最大的科研和教学基地之一。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1987年被批准建设,1991年建成并开放运行,由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和浙江大学四个分室组成。四个分室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构成了我国唯一定位于化学工程一级学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1978年由唐敖庆院士创建的“吉林大学结构化学研究室”,1991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分子光谱与分子结构教育部开放研究实验室”,2001年更名为“超分子结构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6年申请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年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2010年通过验收。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科院院士段雪教授,实验室主任为孙俊奇教授。
实验室依托吉林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四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汇聚了一批具有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研究人员,现有固定人员85人,其中研究人员70人,技术人员11人,管理人员4人。研究队伍中包括中科院院士3名(含双聘院士2名),特聘领军人才2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名,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6名,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入选者1名,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4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名,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8名。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化工大学)前身为2000年8月成立的可控化学反应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6年6月27日由国家科技部批准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009年1月4日正式通过验收。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22名专家学者组成,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科院院士田禾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由宋宇飞教授担任。重点实验室密切围绕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目标,以化工资源有效利用为主攻方向,深入研究相关领域的科学问题与技术集成原理,充分利用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化工和材料三个一级学科布局紧凑、专业方向完整的优势,通过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整合,针对“化工资源有效利用”的途径,形成了三个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组装化学、可控聚合、过程强化。实验室认真贯彻执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重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和开放交流等各方面的工作。基于北京化工大学的基础及办学宗旨,实验室确定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密切结合的定位,即在开展学术前沿研究的同时,以国家实际需求为切入点,直接进入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承担一批基础和工程化及产业化研究项目,发表一批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申报一批国家和国际发明专利,产出一批具有显示度的科研成果,形成鲜明的应用基础研究特色。
除了上述国家重点实验室,还有海洋涂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废旧塑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另外,还有一些教育部成立的重点实验室等,以下也将公开的仪器配置予以列出。
中国科学院工程塑料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1年,是国内最早开展工程塑料科学研究的实验室。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初期以高分子复合材料和狭义的工程塑料研究为主;后逐渐扩展到多品种的高分子材料科学研究,如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合成及可控聚合、高分子材料的增强增韧、塑料高性能化的新技术、苛刻环境中使用的先进高分子材料等方向;近年来,随着学科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实验室增加了纳米复合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和聚烯烃合金新材料的合成与制备等研究方向。工程塑料重点实验室已经成为我国从事高分子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基地。
北京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于2004年底获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实验室的总目标是面向学科发展和国家需求,对本领域内的重要科学前沿问题和重大技术问题进行创新性研究;按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的要求,结合高分子科学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凝炼研究方向,加强研究队伍建设,围绕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核心问题,开展原创性的前沿工作,努力体现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两个层面的交叉复合。本实验室将对高分子科学领域的学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作出贡献,解决本领域一些重要的科学技术问题,培养高水平的高分子科学研究人才,努力成为我国高分子领域重要的基础研究基地、材料开发和技术创新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交流中心。
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1989年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由世界银行资助,在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国家重点学科的基础上创建的。1995年9月实验室通过国家验收并向国内外开放。实验室根据国际高分子科学的研究前沿和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主要开展分子识别与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杂化及纳米材料和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研究。部分研究领域居国际、国内前列。
2019年12月,教育部科技司评估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开大学)结果为优秀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和机械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为支撑,以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化工机械等五个博士点为依托,于2002年9月经教育部评估优秀后正式成立,是目前我国唯一有关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的重点实验室。
本实验室的总体定位是围绕聚合物成型加工技术与工程,开展高水平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探索聚合物加工新方法和高分子材料微结构设计理论;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合物成型加工新技术与新装备,提升我国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水平及国际竞争力;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教学和技术开发提供人才资源。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聚合物成型加工新技术及理论、加工过程动力学及加工过程高分子物理化学,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由国家教育部于2003年批准立项建设,实验室的前身是 1993年原国家教委批准建立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教育部开放实验室。实验室自上世纪80年始开展生物材料研究,是国内最早开展生物医用高分子研究的基地之一。在卓仁禧院士、张俐娜院士等学术带头人的领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实验室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学术优势,科研成果获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励。目前实验室已成为我国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一个重要研究基地、高水平生物医用材料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
重点实验室于2003年获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2006年完成建设方案预定的各项目标并通过教育部专家组验收正式揭牌运行。与此同时,重点实验室2004年被山东省科技厅列为山东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重点实验室,并在历次山东省重点实验室考评中均取得优异成绩,连续两个五年计划获山东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
生态环境相关高分子材料实验室,是在甘肃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于2005年7月由国家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的生态环境相关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9年5月通过教育部专家组验收,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修复高分子材料研究、环境友好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和改性天然及农用生态高分子材料研究。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为:1. 聚合物多相复合体系的结构与性能及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研究内容包括: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包括纤维增强、颗粒填充和共混等)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复合材料界面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界面层设计及其控制方法和相关表征技术的研究;复合材料结构、性能及加工成型工艺的优化设计和综合研究;新型聚合物的(合成)制备和研究。2. 新型(纤维状)功能材料研究及其应用技术。研究内容包括:新型吸附分离功能纤维材料(活性碳纤维、离子交换纤维、螯合纤维)的制备、吸附分离机理及其在环保资源回收方面的应用。新型聚合物功能材料的(合成)制备和研究。
现任实验室正、副主任分别是章明秋教授和符若文教授,学委会主任是曾汉民教授,学术秘书是陈水挟副教授。
橡塑新型材料合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RPNERC)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自1992年开始向国家申报组建橡塑新型材料合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995年6月6日国家计委正式批准项目建议书,1995年11月23日正式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进入实施阶段。2003年4月15日,橡塑新型材料合成国橡塑新型材料合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由七个科研开发职能部和一个办公室组成。
分析检测部主要是负责橡胶和塑料高分子材料原材料和成品的结构分析和物性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