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位于嘉兴市秀洲区的嘉兴云切在线块显示屏滚动显示着平台的实时数据,尤为醒目。“传统的钢板切割企业与客户之间普遍高度离散,且传统钢板切割设备效率低、产能浪费、质量较差。”嘉兴云切在线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指着显示屏介绍,该公司的云切平台不仅让钢板切割企业在“云上”聚首,还能节省30%的切割成本。
“数智化”发展的背后,是企业在“两业”深度融合上的不断探索。从单一生产制造向“生产+服务”模式转变,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前不久,《嘉兴市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印发,进一步推动全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赋能高质量发展。
走进位于秀洲区王江泾镇的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化智能工厂,只见自动化生产线上一排排机器人正挥舞着庞大的机械臂,全速运转、高效联动。运营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木板、五金、焊接等生产环节的进度信息。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支持下,这里生产线上的每一道工序、检测都安全可控。
“我们以智能化机电技术为核心,融合互联网+、云计算、大健康产业方向,打造科技创新的智能化企业,建立完整的健康睡眠生态圈。”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国海表示,麒盛科技系统地将人的睡眠进行数字化管理,并与数字化睡眠服务供应商合作,能有效帮助用户管理睡眠。
这两年,我市鼓励龙头企业先行探索,发展专业化服务,提供行业系统解决方案;支持龙头企业编制相关行业标准,组建产业技术标准创新联盟。同时,推广供应链管理服务,鼓励服务机构通过模式创新,为制造业企业提供高效、专业、一体化的供应链服务,如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制造业开展外包合作,让物流、快递服务融入采购、生产、仓储、分销、配送等环节,发展零库存管理等新模式。
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试点12家、省级86家,数量居全省前列;海宁入选“两业”融合国家试点,海盐经济开发区等13家单位列入“两业”融合省级试点。我市“两业”融合渐入佳境,产生了“融合+创新”的组合效应。
“我市在‘两业’融合发展上依托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融合发展能级,龙头骨干企业激活融合内生动力。”嘉兴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市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需求,引导制造业企业积极发展服务业务,向产品价值链前、后端环节拓展延伸,促进制造业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加快转变;引导企业树立“设计+营销”的数字化一体化理念,不断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重点围绕经编、箱包、家纺等行业,推进数字技术在设计、营销等服务环节的深度应用,不断提升制造业的工业设计水平和营销能力。
海宁中国家纺城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进一步整合家纺行业资源、优化家纺产业供应链、提升家纺产业价值链,引导支撑家纺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家纺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智慧物流业,以家纺供应链云服务平台、供应链集成服务中心、智慧运力组织调度中心为建设内容,打通产业营销服务、物流仓储等环节,加快产业互融的步伐。”海宁中国家纺城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通过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一方面提升生产和服务效率,另一方面深化科研融合深度。嘉兴加强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通过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开展工业设计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以科技研发深度赋能制造业向高端化迈进。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质量融合发展,能够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嘉兴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3月,南湖区成功创建第三批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这也是全市本批次唯一以全域作为发展区域的试点区域。南湖区“两业”融合发展基础良好,微电子、智能装备、新材料等主导产业齐头并进,2023年全区GDP总量实现1001.92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数字经济综合评价连续四年跻身全省十强。
“立足三大主导产业优势,构建四项融合发展机制,打造‘345’‘两业’融合建设试点体系,探索研发设计与高端制造有机融合、生产制造与工业互联网高效融合、产品与服务集成融合等‘两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南湖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南湖区打造全省“研发设计+工业互联网+系统集成”“两业”融合发展标杆区;依托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清华柔电院等创新平台,形成“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大院名校”协同创新机制;推动智能装备“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深度融合;建设“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生态,打造国家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推动新材料“专业化制造+整体解决方案”集成融合;以特种钢材、高分子材料等领域优势,拓展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等业务,打造“制造+服务”模式。
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实施“两业”融合标杆示范工程,打造“两业”融合示范区域。同时,实施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培育工程,推广数字化“设计+营销”,推广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推广共享制造以及推广生产性金融。实施现代服务业赋能工程,深化软件与工业互联网服务,推广供应链管理服务,探索总集成总承包服务,深化节能环保服务,加强检验检测服务,提高区域内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耦合共生水平,高质量推进试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