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两个月确实受到疫情影响,不过随着‘新基建’带动高铁、工业互联网、汽车等领域回暖,高分子材料检测也迎来暖春,预计二季度检测仪器业务将能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谈到疫情下的发展,高特威尔科学仪器(青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特威尔”)副总经理于龙如是说。除了“新基建”带来的机遇之外,疫情中高特威尔积极创新升级设备助力疫情防控,加上平时注重研发更新迭代,也为公司在疫情下的突围发展插上了翅膀。
位于青岛网谷的高特威尔于2017年成立,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分析检测仪器的研发、销售和技术支持,客户群体包括世界500强企业、高分子材料行业龙头、科研院所以及相关高精尖科技企业等。小到电饭煲,大到汽车、高铁、飞机,它们所用到的高分子材料无一能绕开仪器检测这道关卡。在这些与生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种材料检测需求带动下,高特威尔凭借自身科研优势和创新活力,以一家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体量用短短两年时间就实现了超过一亿元的年营业额。
疫情的发生让各行各业都受到影响,而对于高特威尔来说,疫情的影响更像是硬币的两面。“一方面订单业务和客户服务不能照常开展,另一方面口罩、防护服等防疫产品的检测设备需求增加。”于龙介绍。危、机并存的形势下,公司利用自身的高分子材料检测核心优势,升级了用于防护用品检测的多款设备。“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戴的口罩的挂绳,它的拉力强度测试涉及到材料成本、佩戴舒适度、口罩质量等问题,用我们研发的伺服控制计算机系统拉力试验机进行拉力测试后,可以实现各种指标之间更好的平衡。”于龙告诉记者。
同样,检测口罩的呼吸阻力、呼吸泄露性、耐燃性、吸水性以及防护服的织物透湿度等方面的多款设备也在疫情期间加紧研发升级,以更好地服务于疫情中的防护。“口罩用到的核心材料是熔喷布,它由高分子材料构成,从颗粒物阻隔、呼吸舒适度、飞沫病毒阻隔等多个维度保障防护的效果。而这种高分子材料的检测正是我们一直以来最擅长的,医用的防护服也是同理。疫情期间我们对超过10款的相关检测设备进行了升级,实现了对多种防疫用品的检测。”于龙表示。
作为工业互联网供应链上的一环,高分子材料检测领域也在为工业蝶变贡献力量。对于高特威尔来说,实现人机“连接”、端口共享、无人化控制在检测设备的实验室研发阶段就已经提上日程,各种接口的融合使设备具备物联、智联能力。
在传统的工厂生产品控环节,检测设备往往需要人工操作,检测结果和数据也要人工整理上报,而高特威尔对检测设备的中控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智慧处理系统可以与企业的MES系统、ERP系统互联,参与生产计划、工序管理等流程,实现全程数据共享和无人化操作,不但可以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快检抓取,还能自动分析上报各项数据,实现自动化生产、无人化管理。不仅如此,检测数据的上传共享还实现了消费端对产品及部件质量和各项检测数据的溯源,从而实现全程智联。
“‘新基建’给我们企业带来了两方面的机遇,一方面是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时代对检测设备升级研发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更为直观,因为‘新基建’让汽车、高铁等许多行业开始回暖,相应的高分子材料检测设备需求升温,这也给高特威尔带来了不小的机遇。”于龙介绍,“虽然疫情初期公司一度陷入被动的境地,但是三四月份业务已经全面回暖,预计二季度业绩将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
虽然刚成立两年,但高特威尔在高分子材料检测行业颇有话语权,它是国家橡标委委员单位,并且参与了十多项行业国家标准的起草。去年9月,高特威尔还发起并主办了“国际先进橡塑检测技术高峰论坛”,吸引数百名国内外橡塑检测领域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橡塑检测技术趋势。
这样的行业地位是不断追求科技研发创新的结果。据介绍,高特威尔每年投入大量科研资金进行产学研合作,目前已和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徐州工业学院等多个高校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推进行业的发展。
对科研创新的执着不仅限于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在日常的工作中,高特威尔也把研发创新放在第一位。在互联网时代,高分子材料检测领域一款新的检测仪器,自研发面市到市场饱和不过三五年的时间,这对设备更新迭代提出较高的要求。高特威尔的设备库中,目前成熟的产品占比只有三成,其余的都是经过技术创新升级或者全新开发的设备,不断的创新研发是保持科技企业生命力的关键。
“当初来青岛高新区是被这里的政策环境、人才公寓等吸引的,公司来到青岛高新区之后发展势头越来越好,融资和奖补政策都很优厚,而且管委相关部门一直在积极服务推进各项工作,真正为企业发展尽心出力。同时青岛网谷也主动向我们介绍各项最新政策,引导对接资源。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做好研发创新,争取全年业绩优中创优。”对于未来的发展,于龙信心满满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