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日前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评价指南(2023版)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评价指南(2023版)的通知》,其中明确了设备配置评价条款。
在行业观察人士看来,这意味着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将不断下沉、扩容。伴随县域、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的不断深入,中高端设备也在快步迈入下沉市场。
根据《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评价指南(2023版)》,评价采用A、B、C、D四档表达,评价结果采取累进式:达到B档者,须C档同时合格;达到A档者,须B档和C档同时合格。其中,达到基本标准的机构需满足A档≥20%、B档≥50%;达到推荐标准的机构需满足A档≥30%、B档≥60%。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留意到,乡镇卫生院设备配置评价要求包括:【C】参照《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要求配备相关设备,配备必要的中医药服务设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备配置评价要求包括:【C】参照《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的通知》要求配备相关设备,配备必要的中医药服务设备。
在已中标的产品中,不乏中高端设备身影。去年2月份,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了《西充县人民医院城南院区建设项目医疗设备购置项目中标公告》,显示该项目预算金额达46724.31万元,最终中标金额约4.5亿元,采购品类包括无创呼吸机、影像设备、全自动流水线系统、加速器等多种设备,其中国产设备占据较例;去年3月,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的《瑞金市人民医院采购医疗设备项目》公告显示,瑞金市人民医院本次预算1.19亿元,采购包括重症超声、血透机、多参数心电监护仪、4K超高清腹腔镜系统、3.0T核磁共振、256排512层及以上或超高端螺旋CT等在内的共计61类209台医疗设备。
“中国政府采购网招标信息显示,多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正在陆续采购各类推荐医疗设备,其中不乏单价在数百万元的中高端产品。去年以来,国家层面持续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关注,县医院升、乡镇卫生院建设都带来了新一轮的设备配置需求。”一位行业观察人士表示,在经济较发达区域的县级医院,对中高端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未来,中高端设备有望提速进入下沉市场。
在去年11月1日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雷海潮表示,“十四五”期间,国家、省、市县分别支持建设不少于750个、5000个和1万个临床重点专科。争取在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使其医疗机构能够达到三甲医院水平。全国至少1000家县级医院达到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重点推进1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
据了解,在设备配置方面,相关补助资金正陆续到位。去年10月,财政部发布《财政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下达2023年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补助资金(第二批)预算的通知》。资金共计4.56亿元,重点用于三大方面,包括支持乡镇卫生院配置和升级医疗设备、支持乡镇卫生院配备院前及院内急救设备以及支持乡镇卫生院配置远程医疗服务相关设备等。
对于企业来说,不同于大型三甲医院采购医疗器械更注重品牌且自身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任务,县域市场自带独特性,比如基层医院大多非常注重价格和回本周期。一位医疗器械销售行业从业者透露,基层医院对于设备的售后也非常在意,比如设备哪里容易出问题,出了问题以后的维修以及费用情况等,其都会一一考虑。
在去年的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中外资品牌都涌现了为数不少的专门为县域市场设计的解决方案,这说明,企业都瞄准了这一新兴市场。
如联影在湖北枝江使用智能天眼CT、人工智能应用、区域影像平台等数智化科技下沉到当地6家乡镇卫生院,实现一年3万多例的CT检查量,乡镇卫生院还将脑卒中、胸痛等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前置到了村民“家门口”;赛诺威盛也联合国药励展推出了天目CT县域医疗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覆盖包含心血管在内的全部应用,可满足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医院等县域医疗机构的临床需求;GE医疗发布的妇产超声设备Voluson紫金10系列,则可以帮助提升县域高质量的专业妇产超声检查的可及性,助力县域和基层医生快速提升检查手法和精准度。
兴业证券认为,当前高端CT、MR主要安装在三甲医院,基层医疗机构此前采购数量较少,而伴随区域医学中心的建设、基层医院诊疗能力提升建设有序推进,预计高端CT、MR设备将迎来采购和装机,国产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生产厂家,以及上游元器件、耗材厂家有望显著受益。
目前,我国大型医用设备仍主要集中在三甲医院等上级医疗机构中,在广大的县域、乡镇等基层医院中,大型医用设备的渗透率仍较低。
一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过去多年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是政府部门一直在做的事;另一方面,发展县域经济就离不开医疗保障服务能力的建设。所以在政策鼓励和市场需要之下,医疗器械企业今年或会将基层市场视为重要深耕方向之一。
医疗新基建的带动叠加国家对于基层医疗的重视,未来几年全国县级医院有望出现升级浪潮。尽管不少中外资企业都在加速布局基层市场,但是产品是否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迭代?能不能提供更高性价比、更具实用性的方案?自身在新一轮竞争中有何优势?这都是企业需要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