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循曜生物宣布完成近2亿元A轮融资。这家成立于2021年的公司,是上海市首个由高校和教授共同以无形资产作价入股的生物医药科技型初创企业,也是上海交通大学科技成果孵化项目之一,创始人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刘俊岭。无独有偶,另一边九识智能也完成了一亿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百度、美团等知名投资机构,而这家企业也正是校友们联手打造。
2023年12月,更新了一份科技成果转化月度“成绩单”:2家“交大系”创业企业完成上市,另有22家“交大系”创业企业收获融资,其中绝大多数为“硬科技”企业。这24家企业创始人中,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的身影频频出现。
2015 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起,我国密集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法规,在国家接连不断的政策支持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可谓如火如荼。而依托试点职务科技成果赋权、专项扶持、生态培育的“一站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促使越来越多较大系科学家积极转型创业家。
截至目前,教师直接持股的科技创新企业163家,总体市场估值超1200亿元,其中15家拟申报IPO。
最开始是途虎养车,由陈敏与电子系97级硕士胡晓东创办。在集结腾讯、愉悦资本、红杉中国、高盛、中金资本、高瓴等投资机构后,途虎正式进军港交所,首日市值超200亿港元,成为彼时的超级IPO项目。
途虎上市后,AI企业第四范式接踵而至,其创始人戴文渊、执行董事兼首席研究科学家陈雨强、首席架构师胡时伟、副总裁郑曌均是校友。一路走来,第四范式集结了红杉中国、博裕资本、国新启迪、国寿股权、CPE源峰、众为资本等一众豪华阵容。上市当天,第四范式开盘涨超13%,市值超260亿港元。
几乎同一天,与戴文渊隔海相望的校友孙仲斌也在深交所成功敲钟,三泰股份正式上市,总市值接近150亿。
在如今的硬科技时代,毕业于的创业者愈发随处可见。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从走出的理工学子们正在创投圈发光发亮,成为各自领域中的中流砥柱。
2023年6月30日,自动驾驶芯片公司黑芝麻智正式递交了上市申请书,拟赴港上市冲击“中国自动驾驶芯片第一股”。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港交所实行18C新规之来,第一家递交上市申请的企业。
从2017年成立,黑芝麻智能已经完成共计8轮融资,它的背后有着北极光创投、蔚来资本、君联资本、小米长江产业基金等一大批知名投资机构。2021年4月完成B+轮融资后 ,黑芝麻智能成功以10亿美元的估值跻身独角兽行列。
而这家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刘卫红正是86级本科校友,同时在此前也担任人工智能研究院产业导师。
另一边,全球自动驾驶及高级辅助驾驶激光雷达的领军企业禾赛科技于2023年2月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成为过去一年半以来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最大IPO。在禾赛科技的背后,创始人之一的孙恺正是上海交通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生。
梳理之下,自动驾驶L4领域头部企业伯镭科技创始人兼CEO胡心怡、联合创始人兼CTO杨扬,均毕业于;研究无人驾驶领域的青一科技,其创始人兼CEO孙一飞,硕士毕业于;追势科技CTO蒋如意博士也是毕业于,课题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视觉与自动驾驶……
此外,新能源车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掌门人曾毓群曾是1989届本科校友。在导师们的帮助下,曾毓群创建了如今鼎鼎有名的宁德时代。同时2021年,曾毓群反哺母校向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无偿捐赠其持有的公司200万股股票,价值近14亿元。
而在其他赛道上,的实力同样瞩目。比如医疗赛道,更是成为孕育一大批优秀创业者的摇篮。
2022年8月,联影医疗登陆科创板,市值1500亿,被称为国产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第一股。其中,联合创始人张强正是校友。
同一时间,微创脑科学携140亿港元市值赴港敲钟。这是微创系旗下第五家上市公司——此前微创医疗、心脉医疗、心通医疗、微创机器人已先后上市。而狂揽五家上市企业的微创系背后集结了一群校友,比如微创脑科学总裁谢志永,微创医疗首席财务官、微创医疗机器人董事长孙洪斌等等。
从宁德时代曾毓群,到商汤科技徐立,再到黑芝麻智能刘卫红……这份的IPO名单很长并且还在延续。
上述只是IPO军团的一缕缩影。在如今各方鼓励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当下,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系企业冲击IPO,组成属于自己的一只高校天团。
当下,是技术造富的时代,是属于技术人才的创业时代,高校人才们正凭借着自己的知识技术登上创投舞台。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十九世纪末,甲午战败,民族处于危难之间。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于1896年在上海创办了交通大学的前身。在众多师生精勤进取,笃行不倦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成功被誉为“东方的麻省理工”。一百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逾40万各类优秀人才,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200余位交大校友;在国家23位“两弹一星”功臣中,有6位交大校友;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有5位来自交大。
如今的,一路走来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机、最早的中文打字机等;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艘气垫船、第一艘水翼艇、自主设计的第一代战斗机、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而这些都为交大系学生创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2021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船舶与海洋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机械工程、冶金工程、通信工程、交通运输工程6个学科排名在世界前10,21个学科排名世界前50。这些都是硬科技创业者的摇篮。当硬科技创业大潮兴起,依托于这些优势,懂技术、重技术的系师生们逐渐显露出了自己的优势。
与清华姚班、北大图灵班相对应,也有自己的“F03”班和ACM班。其中小红书毛文超、禾赛科技孙恺、伯镭科技胡心怡皆是来自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03级。第四范式戴文渊、依图科技林晨曦、饿了么罗宇龙等皆是来自ACM班。
大学的校友情谊往往是最纯粹且能相伴一生的。这在学子中有着很直观的体现。现如今,从走出的明星投资人红杉中国沈南鹏、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蓝驰创投合伙人朱天宇、光速光合合伙人朱嘉等。而这些交大系投资人也更会青睐校友们的创业项目。
比如沈南鹏就曾表示,会特别关注一些系校友的项目。当年的第四范式初创时期,目标还未明确,处于百废待兴的位置。而红杉中国果断出手,成为其天使轮唯一的投资方,助力其一步步走向IPO项目。
除了校友们,的导师们也在纷纷助力于学生们的创业计划。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发起了一项颇具想象力的计划——“天工计划”,为入选计划的科学家聘请实战经验丰富的“创业导师”,并邀请多位各个知识领域“名师”开展创业培训,提升科学家创业成功率,培养一批复合型跨界人才。
而帮助科学家获得融资也是“天工计划”的任务之一。上海交通大学菡源资产投研总监顾冰表示,通过与上海交通大学“未来产业母基金”共同构成“组合拳”,截至2023年11月,已有9家加入“天工计划”的“交大系”创业企业获得融资,总金额达3.51亿元。
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这无疑是一幅良好的创业环境。在的努力下,这一幅和谐向荣的景象已初具成效。
此前,未来产业母基金参与发起一支交大未来小苗基金,首期规模1亿元,小苗朗程担任基金管理人。换言之,系母基金做了LP。
早在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正式成立,截至2021年年底,总资产规模已达31亿。此外,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还在2018年参股成立了市场化资产管理机构菡源资产,后者正是未来产业母基金的基金管理者,可谓同根同源。
几年间,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已经作为LP出资多家GP。据不完全统计,菡源资产已出资红杉中国、启明创投、中金资本、云启资本、明势资本、耀途资本、金沙江创投、启高资本、联新资本、本草资本等一众知名投资机构。
而在2023年12月22日,“-大零号湾科技创新基金”签约仪式在大零号湾科创大厦举行。签约现场,18个“交大系”的硬科技创业项目也与基金管理方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这支基金由上海国资母基金与上海交通大学等各方共同出资,总规模是10亿元。这次设立的10亿元的科创基金,是上海交通大学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也是助力大零号湾科创中心的建设。
早在2015年4月,闵行区政府、、上海地产集团三方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建设一个大生态——零号湾,为科技创业者提供适合创业起步的生态园区。
根据零号湾公司总经理张志刚介绍说,零号湾的成立初心便是推动科研成果落地。“我们希望它能成为所有创新的源头,所以起名为零号。大学是科创的源头,早在2013年,已经在这个地块推动建设零散的创新策源地。当初很多人以为零号湾是服务大学生创业,其实,零号湾成立之初,我们吸引的是的校友。”
截至目前,“大零号湾”已入驻硬科技企业3000余家,包括图灵量子、术锐技术、辉羲智能、节卡机器人、唐锋能源、荣骏科技、霖鼎光学等一批“交大系”创业企业。其中上市企业9家、“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13家,估值超10亿元企业3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500余家。
而根据相关规划,至2025年,“大零号湾”高新技术企业将达1000家以上,区域产值规模突破千亿元。至2035年,产出一批具备全球前瞻性、引领性原创成果,形成万亿市值的高技术企业集群,成为世界级“科创湾区”。
常言道,没有斯坦福就没有硅谷,而没有,就没有大零号湾。大零号湾目前是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一环,不久的将来,从这里涌现的交大系企业也将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