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环境监测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分析了当前国内环境监测报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提高监测报告质量为核心,加强监测数据的综合作用,改革监测报告等工作方向。
1994 年国家环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决定》指出:环境监测是一项政府行为,是各级政府部门强化环境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职能的重要阵地,是应用监测技术手段对一切违反法律、行政规章和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监督,为环境执法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指导环境监测工作的基本方针是: “环境管理必须依靠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必须为环境管理服务”。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的要求是:要把环境监测作为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的技术支持、技术监督、技术服务职能。各级环境监测站要以监测数据的“准、快、全”为目标,以监测数据的综合利用为突破口,多出报告、多出成果,扎扎实实地完成好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监测、污染事故及环境纠纷仲裁监测四项主要内容。
环境监测报告是各级环境监测站工作成果的体现,是为领导、决策、管理部门及社会提供技术支持、技术服务的依据和最终表达形式,它不仅仅是一批数据,更重要的是应用翔实的数据、资料去表征和判断环境质量状况,揭示变化规律、发展趋势,并且预测未来,为改善和调控环境质量提供决策依据[1]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监测报告还是停留在监测数据的罗列、汇总和简单的评价上,没有根据多年积累的或当时调查、监测所取得的数据、资料作深入细致的综合分析,得不出正确的环境质量状况结论,也不能揭示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更提不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起不到在“最终环节”对决策管理部门的技术支持作用。因此,以提高监测报告质量为核心,加强监测数据的综合作用,改革监测报告,提高环境监测工作水平,已经是当务之急。
提高监测报告质量首先是监测站自身建设发展的需要,“环境监测是一项政府行为” 是国家对监测工作认识的历史性突破。环境监测既然是政府行为,就必须符合广泛政府行为的基本要求,作为最终表达形式的监测报告,应充分体现这一重要精神。监测站的作用、自身价值和社会地位都要从监测报告中充分地体现出来。这也是促进监测站实现“从后台走向前台、多露脸、多工作”的根本途径和手段[2] ,也是监测站服务于环保重点工作体现工作量的需要。其次,可以增加环境管理服务的效能,适应新的环境管理策略的需要。环境管理的策略已经逐步发展,从城市到大环境、从浓度控制到总量控制、从末端治理到生产全过程控制、从点源治理到区城环境综合防治等。这不仅要求监测的对象、范围、频次、项目等与之相适应,还要对项目建设的整体效果作出综合评价,从而对各类监测报告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要适应实施总量控制管理要求,说清总量控制程度、污染物达标情况、环境污染趋势、管理综合效益等,达到这些要求都需要实用性、针对性强的监测报告。
根据环境监测目的、任务及内容的不同,以及为环境管理服务的不同需要,编制不同种类的监测报告,实际工作中主要有:年度和五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环境状况公报、环境监测简报、环境监测季(月、周、日、快)报、环境监测年鉴、国省市重点污染源系统监控报告、一般污染源监督监测报告、污染事故和技术仲裁监测报告、应急监测报告、 “三同时”验收监测报告、限期治理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报告、排污许可证及总量控制监测报告、监测方法验证报告、咨询服务监测报告、特定环境问题监测报告等各种专题报告。根据决策者、管理者、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公众的不同服务对象,编制不同类型的报告,一般有:详本、简本、领导参阅版、公众版、科技版、电子版等多种形式。
监测报告的基本内容要根据报告的目的、种类和形式要求进行编制。 《环境质量报告书》是环境监测的综合成果,是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内容和编制方法应按《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大纲》和《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规定》进行。 《环境质量报告书》要回答环境质量变化,所处水平,趋势,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等。简报的基本内容有:报告各类监测工作情况、环境质量状况及主要问题、环境污染事故监测情况、污染源监督监测情况及主要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设等。季报主要内容有:当季环境监测工作情况、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及结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考核有关监测进展情况、主要环境问题及污染事故监测情况。 《环境监测年鉴》是环境监测的重要技术资料汇编,其基本内容有:监测工作基本情况(含监测站基本情况)、监测结果(各项环境要素监测的原始数据、污染源监测原始数据及所有监测的原始数据)、数据汇总、大事记(含重大监测工作、科研及对外交流等活动资料)。限期治理、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是判断限期治理和建设项目环保设施能否通过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需要一定完整性和准确性,着眼点应放在治理设施的整体评价上(治理效果、使用寿命、投资成本核算、运行费用等)。报告的主要内容有:验收监测任务由来、方案审定、建设项目工程概况、生产工艺简介、污染物排放与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环保投资与技术经济分析、结论与建议等。重点污染源监控报告应能说清楚排污状况的动态变化、污染物来源去向、达标情况、超标原因分析、对策与建议等。总量控制监测报告要说明总量控制程度、削减量执行情况、采取总量控制措施后效果、削减污染负荷量、环境质量有那些变化等。污染事故监测报告应说清楚污染原因、污染物、污染程度、造成的损失、应采取什么措施等。环境质量评价监测报告要有综合分析结果和相关的同态信息(环境气象条件、污染物排放情况、环境管理水平、社会经济状况等)。
监测站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报告的基本要求。首先,要体现科学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客观严肃性[3] 。环境管理从定性管理转向定量管理,监测工作要为依法行政、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监督,要说清楚环境基本问题,监测站提供的报告必须是科学、准确 、完整、客观、及时和实用的。报告时间滞后,针对性不强,信息的不完整性等都会影响“为环境管理服务”。及时性指的是“快”,针对性是指要有管理头脑,实现监测与管理的结合,抓住主要矛盾,根据不同服务对象编制实用性强的报告。准确性是数据和结论的准确。科学性是监测数据和资料的科学性,综合分析数据资料的科学性,关于环境问题结论的科学性。客观严肃性是报告的重要属性,是监测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完整性是根据管理需要收集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其次,要体现编报的综合能力、政策水平和信息收集能力。环境保护是一项政策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渗及面广,涉及到哲学、、经济、社会等。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也不能回避社会性问题,在作环境质量鉴定时,必须正确理解、执行有关政策,考虑一定的社会评价因素,需要对经济、社会、环境及政策效果进行综合分析;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也受编报知识水平、综合能力的制约,这就要求编报需要一定综合能力、政策水平和信息收集能力。最后,要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对编制报告的重要支持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环境质量报告书、环境状况公报、环境质量周报、日报、监测简报等专题报告可以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编制制作。报告的内容表达形式采用多煤体表征技术后,可以使报告达到简明、直观和生动的效果。另外,报告的传输、收发也会更加便捷和现代化。
为满足环境保护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各级环境监测站需要在环境监测报告的种类、形式和基本内容方面作进一步完善,体现科学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客观严肃性,进一步提升综合分析能力,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实现环境监测站的自身价值和社会地位。
[1] 黄家矩.环境监测人员手册[M].北京:中国环境监测出版社,1994. [2] 王心芳.切实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努力提高监测的现代化水平[J].中国环境监测,1999,15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