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东华测试在行业内并不低调:绵延6000余公里的长江上,绝大部分桥梁结构健康监测都有使用东华测试的设备;神舟飞船、C919、歼20以及山东舰等“大国重器”的测试工作,东华测试的设备也参与其中。
经过27年的发展,如今东华测试的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重大装备、国防科研、工程检测、院校教学等领域,并且具备了与国际巨头“掰手腕”的实力,有望在未来几年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为国内最早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桥梁检测的仪器厂家,在过去的27年里,东华测试为一座又一座长江大桥做“体检”。
“仅宜宾以下的长江干流上,包括在建的长江大桥总量达到135座,”东华测试董事长刘士钢表示,“长江干流上绝大部分桥梁测试,都使用了东华测试提供的仪器产品。”
与东华测试总部相距仅10公里的江阴大桥,是江苏境内最繁忙的过江通道。由东华测试配套安装的上百个测点,正在时刻监测着大桥的“心率”。
东华测试接手改造任务后,将原本应用于装备领域的抗干扰技术“嫁接”到了江阴大桥监测设备上,轻松解决了雷击干扰的难题——7年过去了,这上百个测点仍在健康运行。
2004年,润扬大桥全线贯通,这座大桥主跨径达到1490米,当时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就在这一年,东华测试配合东南大学对润扬大桥进行了动静载试验、模态试验,“我们的桥梁结构监测系统已经在润扬大桥上可靠运行了16年,至今运行正常。”刘士钢表示。
南京长江四桥被誉为“中国的金门大桥”。2012年10月,在大桥正式移交前一个月,东华测试配合交通部公路所完成了大桥的荷载和模态试验。刘士钢表示,“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吻合,给交通部公路所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数据,可以准确的判断桥梁的健康状况。”
舟山连岛工程金塘大桥项目位于舟山金塘岛与宁波镇海之间,大桥全长21千米,主通航孔桥长1.2千米,是世界上在复杂外海环境中建造的最大跨径斜拉桥。受交通部公路所邀请,东华测试于2009年7月15日至22日实施了金塘大桥主通航孔桥的现场模态实验,“全桥共测了140个测点,其中桥面有118个测点,”刘士钢介绍说,“由于桥面测试使用了无线通讯技术,很好的解决大量线缆移动不便的难题,既提高了测试效率,又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55千米,总投资1200亿元,它也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通道。为了将墩台更安全、稳定、精确的吊至底座上,东华测试配合用户在吊具上布置应变花、应变计,全程监测墩台吊起时的四根索上的受力情况,最终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
如今,公路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已成为东华测试的招牌业务,刘士钢分析说,“目前我国公路桥梁数量已超过80万座,东华测试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2008年9月,我国三位航天员乘坐神舟七号飞船出征太空,翟志刚代表中国人首次进行太空行走。神舟七号飞船在返回途中,返回舱需要承受外太空的失重、低压、低温等恶劣环境的考验,在进入地球大气层时,还要承受与地球大气层摩擦所产生的高温。科研人员采用东华测试的仪器,对返回舱的舱体进行强度测试,为验证和改进返回舱的性能提供了依据。
2016年11月,歼20战机在珠海航展上公开飞行,就此进入第五代战机行列,成为中国国防高速发展的象征。值得关注的是,在歼20研发过程中,东华测试开发出特殊的机载监测系统,在飞行试验过程中负责采集并记录飞机/外挂的振动、噪声、位移、温度等环境数据,为机型的优化提供了第一手可靠的测试数据。
2017年5月,大飞机C919腾空而起,蓝天上终于有了一款属于中国的、完全按照世界先进标准研制的大型客机。在C919的研发过程中,东华测试参与了机身结构等直段强度测试、尾翼振动测试以及液压管路方面的试验验证。刘士钢介绍说,“我们的仪器对舱体表面布置的多达700多个测点进行了连续测试,数据稳定可靠,获得项目组的一致认可。对飞机尾翼的96个振动测点进行同步测试,也验证了飞机尾翼的性能。”
就在去年12月,我国首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交付海军。成功交付的背后,也有东华测试的付出。过去的几年里,公司一直与上海交通大学保持紧密合作,提供多种测试系统,应用于山东舰的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和研究,“直到现在,都还有我们的仪器设备在山东舰上工作。”在水面其他关键装备方面,东华测试的产品应用于多型国产大型高科技船舶。此外,东华测试还和中船重工某所合作,使用测试仪对某系列型号潜艇水下结构强度进行在线监测,实时监测水下结构在运行过程中壳体应变信号的变化,保证潜艇的安全运行。
“目前东华测试大部分的业务来自国防科技领域。”刘士钢介绍说,东华测试拥有装备科研生产相关资质。“国防科研项目要求的全套资质与关键核心技术,一直是东华测试的优势。”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近70%以上的科学仪器仍依赖进口。这使得我国依赖高端仪器设备的研究受制于人。没有自己创新出来的仪器设备,很难获得世界一流的突破性、变革性的成果。
经过27年的积累,东华测试组建了一支覆盖力学、机械、土木、应用数学、数字信号分析处理、测试技术等相关专业,具有试验方案设计、现场试验组织、故障诊断、校准检测等经验的复合型应用支持和服务人才队伍,为国内多项重大试验提供了应用产品和解决方案,解决了诸多现场疑难问题。
东华测试的订单也曾被人抢走,但过了一年左右,这些订单失而复得,“对方测试实验失败,很多结构特征都没能拿到,后来又让东华测试补做。我们的工作人员过去以后,两个小时就把数据都拿到了。”
刘士钢介绍说,在国内同行中,东华测试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0~70%,“我们已经是国内的龙头领军企业,目前主要竞争对手都是外企。”
据悉,东华测试所处的行业中,国外竞争对手包括NI、HBM、B&K与LMS。其中,HBM成立已有60多年,B&K成立已有80多年,LMS也已有40多年历史——它们在全球范围内都建立了办事处。
国外对手在中国市场上深耕已久,在市场占有率上处于领先位置。相比之下,27“岁”的东华测试扮演了后起之秀的角色。不过在与国外对手同台竞技过程中,东华测试的技术并不落下风。
据介绍,就在不久前,有第三方机构对东华测试的DH5902和某国外厂家的动态数据采集设备,从静态精度、本底噪声等多个关键指标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两款设备静态精度测试均能满足要求,但国外设备操作起来较为麻烦。除此以外,东华测试的DH5902在更宽的频率范围内,噪声值更小,在各主要的性能指标上都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
东华测试2019年年报显示,去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8亿元,同比上升32.4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42.72万元,同比上升72.64%。这样的增长速度,未来能否继续保持?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工业物联网与工业4.0产业的开拓,2020年全国启动的“新基建”项目,国内关键装备制造业的高速发展,无论是在民用市场需求,还是装备保障方面都处于市场份额快速增长阶段,在未来5年内,可能会出现需求井喷的现象。
尤其装备制造的高速发展,让东华测试迎来更大的市场机遇。在装备科研领域,航空、航天、舰船、潜艇、兵器、特种车辆等各个行业,只要有研发存在,都需要用到结构力学方面的测试设备;只要涉及到新型涂装工艺和新能源电池的研制,都离不开电化学工作站的设备应用——而这些,都是东华测试的强项。
“装备的研发进度和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往往需要通过增加测点来实现。”刘士钢以某装备的研发举例说,1985年时某装备测试只需要50个测点,“如今已经增长到当年的10倍以上,相信以后测点的数量会更多。”
“我国引以为豪的高超声速装备的研究,离不开各种类型风洞的试验研究,”刘士钢介绍说,东华测试在风洞测试试验设备方面具备独特的小信号采集抗干扰技术,处于行业领先位置,“未来5年将继续扩大该领域的市场占有率。”
关键重大装备的特殊性,导致测试设备需要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定制化研制。据介绍,东华测试不但拥有核心技术,还拥有行业规模最大的生产研制基地,“我们可以提供完整的定制仪器设备制造条件,实现自主可控。在未来几年内,公司将是装备用户在测试设备方面的首选厂家。”
而在民用市场方面,公路桥梁检测市场持续向好发展,城市公路桥梁的定期安全检测对仪器、传感器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除了正常的采购和增购,由于仪器设备属于电子产品,其更新换代和损耗都会为公司产品提供业绩增长渠道。”
根据分析,随着国家“新基建”的启动和发展,在大型港机、城市立交、跨江跨海桥梁、大型场馆、铁路站房、水利大坝等结构安全监测领域将出现大量需求。在中石油、中石化、钢厂、炼油厂、水务、风力发电、火力发电、核电、水电等行业,针对关键设备或机组的健康监测与智能故障诊断,均需要提供全套的传感器、监测系统、软件等成熟货架产品,“每年至少有一两百个稳定项目,也是未来5年的公司业绩的重要保障。”
除此以外,国内的基础科研基本都源自高校,从高校的实验教学仪器、试验装置、基金项目、课题研究等各个方面都给公司提供了庞大的业务来源。
除了拥有结构力学仪器设备绝对市场占有率外,东华测试在电化学研究领域已经逐步打开市场,新研制的电化学工作站的技术水平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阻抗测试技术已达行业领先水平。刘士钢表示,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电化学工作站将成为公司在高校领域的又一面标志性旗帜,“一旦获得高校权威专家的认可,电化学工作站将快速推向该领域各个行业,未来5年内,将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主力军。”